我市發布溫州人社“18+10+N改★革項目清單”推進情況 | ||||
|
||||
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溫州人社改革跑出“加速度”。在8月10日召開的溫州市↓人社改革項目新聞通氣會上,我市公布溫州人社“18+10+N改革項目清單”推進情況,並對改革中在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健全便民服務機制,解決民生關鍵』小事等方面創成的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改革項目進行介紹。 “18+10+N改革項目清單”,涵蓋就業創業、民生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系等領域。“18”即市本級18項重點改革項目,“10”即10項便民利企“一件事”項目,“N”即各縣(市、區)局的改革項∮目,目前已有31個改革項目納入清單。 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提前退休事項,實行一窗受理、一次申請、一站式辦結。 便民便企 十類事項統統“一件事” 研究生♂學歷的小雨(化名)驚喜地發現,在申報中級專業技術資格初定時,竟然一次也不用跑。通過網上受理,自動流轉、限時審批,中級職⊙稱初定就辦好了。 更方便、更快速、更簡約,在辦理人社相關業務時,市民普遍有這樣的感受。這得益於市人社局推出@的《2020年便民利企“一件事”目錄》,將城鄉居民參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業生涯等10項內容納入“一件事”改革範圍,實現群眾和企@ 業辦事“跑一次”或“零上門”。 以城鄉居民參保為例,率全省之先開展參保登記、銀行代扣♀簽約、一次性補繳、待遇申◆領等7個必辦業務聯辦,材料精簡87%,數據共享率達到100%,單類事︻項平均節約排隊時間30分鐘,辦事群眾可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鄉鎮綜合服務窗口或農商銀行社銀合作窗口申請一站式辦理。目前,這項改革已在泰順成功試點,預計今年10月底前實現全市覆蓋。 除個人辦事更方便,企業辦事也更高效。通過涉企事項“一件事”聯辦,如在許可事項審批方面,與民政部門、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業務聯辦、協辦,實現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勞務派遣企々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設立資質許可等3個審批事項“一窗收件、一次申請、一站辦結”,辦理時限縮短50%以上。 惠民惠企 把“煩心事”辦成“舒心事” 找保姆難,找好保姆更難。“溫州家服雲”信息平臺的上線,家服『人員可以通過平臺建檔入職,客戶可以通過平臺挑選人員、簽訂合同、評價服務,家服企業可以通過平臺強化管理、洽談業務,一舉破解“找放心保姆難”的民生難題。 2018年5月12日,市人社局率全國之先創辦溫州家庭服務示範市場,並在強化政策支持力度、探索信用管理機制、推進家政立法、暢通家政扶貧渠道和完善配套服務等多點發力,擦亮全國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重點推進城市的“金招牌”。今年已建成家政服務社區網點35個,培訓家政人員8654人,新增持卡↑和免費體檢4427人。 在疫情期間被企業視為“及時雨”的各項惠企政策,兌現有了“直通車”。利用社保大數據、稅務、公安聯網比對自動審核,將“溫28條”“溫32條”中的各項人→力社保惠企政策納入“溫州市產業政策獎勵兌現系統”,直接將各項惠企專項補貼支付給符合條件的企業或個人,實現一次申請即可完成。截至7月底,已※返還社保費13.3億元,惠及7.5萬家企業;支付返溫人員路費補貼、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等各類惠企專項補貼699.5萬元。 此外,我市率全國之先探索建立工傷醫療管理新模式,建立先由醫療機構刷卡,後由工傷基金劃轉退還的運行機制,並已在甌海、永嘉兩地試點。 智能智辦 社保服務事項“掌上辦” 遇到辦事難題,動動手指就能咨詢。市人社部門率先全省人社系統推出智能化服務平臺——人社智能AI服務體系,建立線上人工智能AI咨詢小助手和線下智能咨詢機器人兩大應用場景,為市民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自動咨詢與引導服務。 目前,“溫州社保AI”“溫小仲”和“鹿鹿市民AI”三個小程序深受市民歡迎,系統已擁有1701個知識點,能為用戶解答4萬余個問題,並具有自☉主學習、識別意圖和智能語境理解等能力,被親切地稱◆為“人社小百科”。自上線以來,總咨詢∴量達65031個,準確應答率達95.99%。 人社智能AI服務體系,是人社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我市持續推進人社領域服務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包括人社智能AI服務體系、社會保障卡卐集成應用、經辦服務“去窗”、人才供需雲平臺對接系統等一系列改革創新項目的落地,讓“掌上辦”成為常態。 一張小小的溫州社保市民卡,已拓展了社保醫保、公共交通、圖書文化等30多項公共服務應用,累計發放實體卡872萬張,激活電子社保▼卡336萬張。據介紹,我市將繼續推進市民卡在交通出行、公用事業、未來社區、金融支付等場景的應用。目前,已在6個智慧小區(未來社區)試點刷碼通行,上線溫州-上海長三角旅遊pass卡等應用。下步,將推進全市市民卡身份認證和支付結算平臺建設,落實市民卡功能】默認開通等功能。 安民安企 唱響勞工關系“和諧曲” 推動治理能力再提升,是社保改革的一大目標。市人力社保局ぷ創新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基層勞動糾紛綜合治理、網絡仲裁等改革,著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農民工工資發放如何保障?我√市率全省之先推出“智慧監察·陽光支付”系統,以實時錄入用工實名、維權公示、保證金、分賬管理、銀行代發和按月足額等“六項制度”數據為主要◤內容,通過大數據比對、分析和預警,可實時動態監管各項▆目工地的民工工資支付情況。截至目前,經系統監測,已發放工人工資流水達133.1億元,涉及勞動者68.62萬人次。 記者ㄨ了解到,今年該系統列入省人社廳數字化轉型項目在全省推廣應用,目前已統一命名為“企業工資支付監管系統”。 另外,改革賦予勞動者更多的維權途徑。市仲裁院在已配備專門網絡調解室的基礎上,對原有的省級示範仲裁庭進行升級改造,打造互聯網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實現調解和庭審網絡化。信息化融合庭可實現一方當事人在線、另一方當事人線下的方式開庭,避免了因一方當事¤人原因而導致“在線庭審”無法進行的困難,既保證了當事人便捷行使仲裁的權利,又實現了案件的快速高效審理。目前,網絡調解、庭審已實現全市覆蓋,全市通過網絡處理々勞動爭議糾紛達766起。(記者 孫余丹) |
||||